◎本报记者 魏依晨
“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全面完成172家省重点实验室首次积分评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在近日举行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新闻发布会上说。
省重点实验室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2024年,江西省将省重点实验室相关改革纳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我们分‘三步走’,通过重构平台体系、创新考评机制、强化激励约束等递进式举措,着力打造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宋德雄说。
“2024年7月,我们在中部地区率先完成172家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在此基础上,为服务省重点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实现管理精度与科研效能的同步提升,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在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中采用‘积分制’。”宋德雄介绍,2024年11月,《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工作指引(试行)》出台,通过构建积分制绩效评价体系,实时捕捉实验室的“科研脉动”,建立江西科创平台建设的“新标尺”。
“为了避免实验室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我们制订了‘三年递减、六年清零’的原则,通过逐年累加、同期递减规则,激励实验室滚动、持续创新。”宋德雄解释,这就是“有进有出”“有奖有罚”。对“优秀”和“较好”的实验室,给予创新资源倾斜支持;对“不合格”的实验室,发出警示,甚至摘牌。
在今年的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中,南昌航空大学取得了较好成绩。“我们建立‘专项投入+动态增长’的资金保障机制,设立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此外,学校还健全‘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领军创新团队,实施U40青年人才支持项目,每年提供1000万元以上建设经费和配套支持。”南昌航空大学校长卢超介绍,学校建立“月推进、季调度、年考核”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并构建分类多维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成果奖励机制,科技成果的转让、许可净收入分配比例超过90%。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在南昌布局最多,如何发挥好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南昌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翁贤杰说,除了“真金白银”的保障,科技局还协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发展的集群优势,引导实验室聚焦南昌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发挥好实验室创新优势,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南昌将通过“一企业一博士”科技服务行动,推动省重点实验室与南昌市企业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成果转化落地等良性互动。
“‘积分制’就是让真正能干的人,干想干的事。”江西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桥说,省重点实验室积分总榜、单项业绩榜、创新增速榜等,可在实验室间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科技部门还建立并强化淘汰机制,让各重点实验室时刻保持警醒,时刻保持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