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一张的明星同款撕拉片:情怀溢价还是智商税?

内容摘要最近,一款古老的摄影产品——撕拉片,在明星们的带动下,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一种备受追捧的时尚潮流。鞠婧祎、欧阳娜娜、刘诗诗等一众明星也纷纷加入到这场撕拉片的热潮中,他们在各自的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的撕拉片体验。这些明星的参与,不仅让

最近,一款古老的摄影产品——撕拉片,在明星们的带动下,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一种备受追捧的时尚潮流。鞠婧祎、欧阳娜娜、刘诗诗等一众明星也纷纷加入到这场撕拉片的热潮中,他们在各自的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的撕拉片体验。

这些明星的参与,不仅让撕拉片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更是在粉丝群体中引发了一股模仿的热潮。在这种明星效应的加持下,撕拉片一盒的价格直接从70元飙升到了3000元,成为了普通人高攀不起的“明星同款”。

撕拉片的前世今生:来自1940s的时空胶囊

撕拉片(Polaroid Peel - apart Film)诞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国实验室,堪称来自1940s的时空胶囊。这种即时显影胶片通过手动撕拉触发药水显影,仅需60秒就能呈现出古典油画质感的照片。其核心技术在于胶片内部的多层药水包设计——按下快门后,相机齿轮碾破药水包,随后温度、压力和时间三者协同作用,引发化学反应,完成显影过程。

曾经的经典款富士FP-100C相纸,停产前售价仅为70元 / 盒。然而,随着数码摄影的普及,富士、宝丽来先后于2016年和2008年全面停产撕拉片。如今,现存可用的撕拉片相机已不足千台,全球仅存约20万盒未拆封相纸,且每年以15%的速度自然损耗。这种不可复制的稀缺性,为撕拉片价格的飙升埋下了伏笔。

价格暴涨3000%内幕揭秘

1.饥饿营销下的「纸片茅台」

商家精心策划的饥饿营销策略是撕拉片价格暴涨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持续强化“拍一张少一张”的稀缺概念,使得二手平台上的相纸价格从停产时的70元 / 盒一路飙升至3000元 / 盒。部分黄牛更是采用“拆盒零售”的手段,将单张售价推高至突破500元,其定价逻辑与奢侈品如出一辙。

2.明星带货的裂变效应

明星效应也为撕拉片的走红推波助澜。鞠婧祎的香槟金撕拉片照片在网络上获得百万点赞,直接带动#撕拉片#话题单月播放量暴涨8亿;欧阳娜娜、刘诗诗等众多明星纷纷参与的“开箱挑战”持续发酵,甚至在上海照相馆出现了“明星同款”拍摄档期排满三周的火爆场景。

3.Z世代的社交货币

对于Z世代而言,撕拉片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交货币。在杭州某影像店,超过60%的消费者为95后,他们将撕拉片形容为“实体滤镜”,其噪点能够巧妙掩盖皮肤瑕疵,偏色则能营造出浓郁的复古氛围。拍摄过程中的撕拉仪式感以及照片不可修改的特性,使其成为朋友圈彰显品味的“九宫格C位”,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

三大隐忧浮现撕拉片还能火多久?

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撕拉片的市场仍有一些支撑因素。现存相纸预计还可支撑2 - 3年的市场消耗。影视综领域也在持续进行植入,例如《时光代理人》等剧集将其作为道具使用。此外,小众圈层的收藏价值也在不断延伸,部分摄影展开始收购老相纸。

然而,降温信号也已初现端倪。当前高昂的拍摄费中,相纸成本仅占15%,其余部分可视为消费者为情怀所支付的“情怀税”,价格泡沫明显。同时,技术替代的威胁正在逼近,富士instax新机型已能够模拟撕拉片效果,且成本仅为1 / 10。此外,撕拉片的操作门槛过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30%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遭遇显影失败,过期药水导致的废片率更是超过了40%。

撕拉片的走红,本质上是消费主义与情怀经济的合谋。在这个时代,当柯达胶卷早已成为手机滤镜模板时,撕拉片却凭借“物理实体+不可复制”的特性,为自己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护城河。但这种建立在停产危机之上的狂欢,终将随着最后一张相纸的曝光而落幕。或许,这正是资本最期待的结局,让稀缺性永远跑在需求前面,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注:文/凤凰网电商研究院,文章来源:凤凰网电商研究院(公众号ID:iMarkets_),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友情链接:  生意多  |  立体车库网  |  机电网  |  电商信息网  |  环球信息网  |  电工网  |  优秀信息网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花卉网 天天商务网  |  易修网  |  直通车信息网  |  B2B  |  商务网  |  信息网  |  114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防雷网 每天发布网  |  我的航运网  |  转让系统  |  力之信息网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