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关繁育巧家五针松

内容摘要◎本报记者 赵汉斌    暖阳洒在滇东北高原,一株株巧家五针松傲然挺立,针叶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巧家五针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是全球最濒危的100种物种之一,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199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

◎本报记者 赵汉斌

    暖阳洒在滇东北高原,一株株巧家五针松傲然挺立,针叶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巧家五针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是全球最濒危的100种物种之一,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199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研究所”)科考队在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悬崖峭壁间,意外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松树。

    “它有着独特的五针一束针叶,球果硕大饱满。经过研究鉴定,我们发现这是松科松属的新物种,遂将其命名为巧家五针松。”参与早期调查的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卫邦告诉记者,作为当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巧家五针松不仅蕴含着千万年演化的基因密码,更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关键一环,对植物区系、古地理和古气候变迁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巧家五针松自然繁殖困难,种群数量稀少。此前,该物种栖息地呈破碎化,而且面临着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的干扰,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

    更为棘手的是,孙卫邦等人发现,巧家五针松种子空瘪率高,自然更新困难。“最初它们被发现时,就像被困在孤岛的幸存者,每一株都面临着生死考验。”孙卫邦回忆道。

    面对岌岌可危的巧家五针松,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生命接力悄然展开。

    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成立保护团队,在巧家五针松原生地建立保护小区,架设围栏、安装监测设备,为巧家五针松筑起安全屏障。

    “通过多年监测,我们在林下没有发现巧家五针松的自然更新,因此只有靠人工繁育才能扩大种群,最大限度保护这个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胡艳萍说。

    “为攻克种子繁育难题,我们尝试了无数次人工授粉和种子处理方法。”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永鹏说,团队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激素刺激等技术,终于将巧家五针松的种子发芽率从不足10%提升至40%以上。

    记者了解到,科研人员精心培育每株幼苗,从温湿度调控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倾注心血。

    他们还将巧家五针松的迁地保育区扩大到昆明、楚雄、大理等地。在昆明西华公园内,十数株巧家五针松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昆明植物园、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林场更是成为繁育这种珍稀苗木的“诺亚方舟”。

    2012年,首批100株人工繁育的巧家五针松幼苗回归原生地,开启了野外种群重建的新篇章。此后,科研团队持续开展监测,记录每一株回归植株的生长状况,根据反馈调整保育策略。

    通过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的努力,目前,巧家五针松迁地保育苗木已达4000余株,野外回归植株超1500株,三代幼苗也首次“安家”野外。

    “我们分析了监测数据,发现巧家五针松的人工繁育移栽存活率已达70%左右。”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工作人员张天璧介绍,未来将增加多个移植点,确保这个物种不会消失。

    如今,在云南药山,成片的新生巧家五针松在风中摇曳,它们与原生植株遥相呼应,见证着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友情链接:  生意多  |  立体车库网  |  机电网  |  电商信息网  |  环球信息网  |  电工网  |  优秀信息网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花卉网 天天商务网  |  易修网  |  直通车信息网  |  B2B  |  商务网  |  信息网  |  114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防雷网 每天发布网  |  我的航运网  |  转让系统  |  力之信息网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