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业10年格局猜想

内容摘要2025年05月22日 08:06:28斑马消费 杨伟经过这一轮深度调整期后,10年之后的白酒行业,将会出现哪些变化?根据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当下市场呈现出的一些蛛丝马迹,就能有个大致判断。风格上的全面绵柔化,或许会弱化白酒香型的差异;

2025年05月22日 08:06:28

斑马消费 杨伟

经过这一轮深度调整期后,10年之后的白酒行业,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根据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当下市场呈现出的一些蛛丝马迹,就能有个大致判断。

风格上的全面绵柔化,或许会弱化白酒香型的差异;口味趋同,会进一步增强行业的马太效应,全国化头部品牌和区域性弱势品牌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剧,白酒行业CR10将从现在的接近60%进一步上升到80%以上。

同时,大酒类市场全面切换至存量时代,场景竞争趋势深化,会加强酒类市场的综合化运营和跨行业整合,啤酒可以做白酒和黄酒,为什么实力更强的白酒不能做精酿啤酒、鸡尾酒和威士忌?到时候,还需要这么多的酒类上市公司吗?

绵柔化

白酒市场规模庞大,2024年行业销售收入接近8000亿元。知名品牌林立,茅台、五粮液、洋河等,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价值几千亿。

白酒不仅在消费市场少有敌手,即便放眼A股,其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但是,在白酒行业内心深处,有一个釜底抽薪式的焦虑:将来的年轻人,还会喝白酒吗?

“不是年轻人不喝白酒,而是喝白酒的人从来不年轻。”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服大部分人。

白酒品牌们已经感受到了,部分年轻人仍然会选择白酒,只是,评判标准,已经大为不同。

他们不再迷信品牌。茅台,在他们眼中更像是金融衍生品。在i茅台上自发打新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可你要让他们晚上聚会开两瓶茅台,那是不太可能的。

他们对渠道的选择也更加多元。过去,品牌只要控制了渠道和终端,就能让老一代用户被动消费。而现在,年轻人的购物方式更加多样化。电商、即时零售这些渠道的去中心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渠道和终端的重要性。

口感上,他们会选择更加适口的产品。江小白未能保持市场地位,就是一个经典的反面案例。这个新品牌,通过互联网营销,以及对线下餐饮终端的渗透,拿下了年轻人白酒消费最重要的两环。然而,最终还是输在了产品力上。

什么样的白酒是好酒,可能见仁见智。有人喜欢酱酒丰富的层次感,有人喜欢浓香白酒的凌冽。但是,如果要问什么样的白酒好入口,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绵柔。

去年以来,经常有白酒老饕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疑惑,为什么原来浓烈的五粮液和剑南春,几款口味独特的酱酒,都变成了柔顺甘甜的“小甜水”?

那不是因为白酒品牌变味了,而是为了顺应白酒年轻化不得不做出的转变。

绵柔,将是接下来白酒风格的共同方向,无论你是酱香、浓香,还是清香、兼香。

所以,接下来的白酒市场竞争,不再以香型为主要方向。进攻的酱香、守擂的浓香以及其他香型,将维持三分天下的相持局面。

白酒风格之争,将是绵柔风格压倒非绵柔风格的一个过程。而后,又会在绵柔之中,分裂出川派、苏派以及贵州绵柔等路线。

马太效应

产品风格的趋同,会加剧白酒市场的竞争。

在此之前,消费者选择白酒,还是会先看香型,再选品牌,最后通过档次和价格确定买谁。

未来,香型的差异会弱化,品牌和价格的区隔会缩小。头部酒企会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行业马太效应增强,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实际上,这种趋势,已经在白酒行业持续了很多年。

白酒市场化之前,大家都是地方小酒厂,几乎没什么全国性品牌。所以,上世纪90年代的孔府宴酒、秦池、沱牌,光靠拿下央视标王,就能快速跃升为头部。

也是从那时开始,风格突出的浓香型白酒迅速抬头,五粮液借助市场化的力量,一跃成为白酒老大。

1996年,五粮液营业收入首破10亿元,达到13.10亿元,在整个白酒市场的占比不到3%,可见当时市场集中度之低。

后来,茅台借助酱香型白酒的稀缺性和高端优势,迅速成长、弯道超车,到2013年彻底超越五粮液,在白酒市场登顶。

在这个过程中,白酒市场规模迅速提升,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大白酒企业的市场地位得以确立。

市场集中度也迅速提升。2014年,前五大白酒公司收入占全行业的13%;到2024年,白酒行业CR5为45%。

其中,行业老大贵州茅台在白酒行业的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5.4%提升至2024年的接近22%。茅台一骑绝尘的状态,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都不会改变。

茅台之后,次级王者五粮液,以及第一梯队的洋河、山西汾酒、泸州老窖,集群相对稳定,只不过座次会略有变动。

二线及以下白酒品牌的市场地位,在白酒存量时代降临后,谁也不敢说自己稳如泰山。

将来,白酒行业CR10可能会从现阶段的60%继续提升到80%以上,另外的一些差异化中小品牌以及地方特色品牌,瓜分剩余的20%,与啤酒市场的构成类似。

这种超头部全国品牌+地方性中小品牌的结构趋势,将主导接下来十年甚至是更远的白酒行业结构之争。

酒业整合

所以,目前的白酒上市公司板块,不是太小,而是太大了。

A+H股,白酒上市公司,如果加上最近更名的杜甫酒业集团(0986.HK),一共有22家。

根据业务和业绩表现,这20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分成了全国型头部白酒,以及地方性白酒这两大层级。

尽管,这两年地方白酒深耕本地市场,诞生了百亿级的今世缘。但江苏这种规模大、竞争不够激烈的市场,可遇不可求。

老白干酒通过多个地方品牌叠加,只能获得短期的盈利能力提升。毕竟,没有规模增长这个基础,业绩增长只能是无本之木。

像安徽的口子窖、迎驾贡酒,青海的天佑德酒,新疆的伊力特,或是区域市场竞争激烈,或是腹地市场规模偏小,无法复制今世缘的故事。

况且,就算江苏白酒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如果今世缘不推进全国化,目前的百亿规模,也就是天花板了。

所以,无论是今世缘,还是口子窖、迎驾贡酒、天佑德酒和伊力特,仍然需要苦战全国化,争夺那几乎不存在的最后几张船票。

接下来,找不准定位的二线白酒,找不到方向的地方白酒,在存量市场中逐步被取代,已经几乎是确定的趋势了。

啤酒行业,尚且有辐射范围的限制,必须先建厂或收购,才能建立对区域市场的统治力。啤酒市场既定的势力划分,也导致了当下相对均衡的竞争格局。

但是,白酒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如果白酒市场继续分化,会有多少白酒品牌撑不住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情况出现?

酒业上市公司和品牌地位的冗余,在红酒、黄酒行业更为严重,在白酒行业刚刚开始呈现。而啤酒市场早一步完成了清洗,相对健康。

接下来,白酒行业的综合化运营和跨行业整合,将成为一个明确的趋势。

白酒板块内,五粮液的15酱逐渐打出了名气,珍酒李渡旗下同时坐拥三大香型和四大品牌,浓香古井贡酒用黄鹤楼推南派大清香,劲酒在酱酒领域布局深远……

白酒板块之外,酒类资源的跨行业整合,正在提速。

华润啤酒并购金沙酒业、参与金种子酒重组,虽然初战失利,但方向没错,这几家公司的融合,也在慢慢进行中。

最近,青岛啤酒推出了收购即墨黄酒的计划。此前,这家老牌啤酒巨头已经将业务扩展至饮料等领域,只是规模从未坐大。

其实,白酒企业在上一轮调整期后,也曾争相布局红酒等多元化业务。只是因为,白酒复苏迅速降临,多元化业务的战略层级下降,白酒多元化才被大家搁置。

接下来,如果白酒、啤酒等不到超预期的复苏之力,瞄准威士忌、鸡尾酒、精酿啤酒等新品种,通过兼并重组借助外力来推动复苏,或许也是周期破局的不二法门。

所以,大胆预测一下,目前白酒、啤酒、红酒、黄酒、鸡尾酒A+H上市公司一共40多家,需要多久才能减少到20家左右?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友情链接:  生意多  |  立体车库网  |  机电网  |  电商信息网  |  环球信息网  |  电工网  |  优秀信息网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花卉网 天天商务网  |  易修网  |  直通车信息网  |  B2B  |  商务网  |  信息网  |  114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防雷网 每天发布网  |  我的航运网  |  转让系统  |  力之信息网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