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的“专家共识”预印本论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激烈争论。批评者认为该研究存在严重缺陷,且该领域证据不足,难以支撑所谓“共识”。
该研究由美国纽约大学等机构的学者牵头,旨在回应公众对社交媒体影响的激烈辩论。研究团队基于一本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著作,提炼出26项主张,包括“重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注意力碎片化”及“社交媒体加剧青春期女孩的完美主义倾向”等。随后,超过100位受邀专家对这些主张的可信度及证据强度进行评级,并通过多轮反馈形成最终共识声明。
研究结果显示,超过92%的专家认可这些声明,例如95%的专家认为“有证据表明屏幕使用时间增加,而面对面社交减少”,97%的专家认为“注意力碎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尚缺乏充分证据”。研究团队强调,这些共识应被视为研究起点,而非最终结论。
然而,该论文在社交媒体发布后遭到质疑。批评者指出,专家筛选过程可能存在偏差,部分持反对意见的研究者中途退出。此外,有学者担忧,部分专家可能回答了超出其专业领域的问题,导致数据可靠性存疑。
更核心的争议在于论文的表述方式。预印本的标题和摘要被指过于强调结论,而忽略了共识声明中的诸多限制条件。例如,摘要称专家普遍认为“重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睡眠问题”,但实际共识声明仅表示“具体影响尚不明确”。有学者批评,这种表述可能误导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使其高估研究的确定性。
研究团队承认,在科学传播上应更加谨慎,并表示可能修订论文以更清晰地呈现研究的局限性。但批评者仍担忧,在公众高度关注、政策影响深远的领域,此类研究若被误读,可能加剧社会分歧而非促进理性讨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