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米粒还小且可分解吸收 国际最新研发出微型临时起搏器

内容摘要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医学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比米粒更小的临时起搏器,可在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脏组织中有效调动心脏起搏。这个可最终分解和吸收的微型无线装置或可微创植入患者体内,降低治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医学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比米粒更小的临时起搏器,可在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脏组织中有效调动心脏起搏。这个可最终分解和吸收的微型无线装置或可微创植入患者体内,降低治疗的整体风险。

指尖上的起搏器和一粒米(图片来自论文作者)。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临时起搏器对于在心脏手术或其他心脏相关问题后出现短暂心动过缓(心率偏低)的患者非常重要。传统的临时起搏器需要开展的侵入性手术有很大风险,比如感染或心肌受损,以及外部电源和控制系统造成的并发症。这些挑战在年轻患者或体型偏小患者中最为严峻。

  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和合作者一起,设计并在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脏组织中演示了一个小型临时起搏器的有效性。该装置大小为1.8毫米×3.5毫米×1毫米,比之前报道过的任何起搏器都小,而且能使用微创技术植入。该装置内的电极在遇到体液时会产生电流,从而无需外部电源或导线。这种设置能让该装置在与一个皮肤界面的无线单元配对后自主工作,该单元可检测心脏活动以及用光学方法无线控制该起搏器。

微型起搏器放在米粒旁边对比显示(图片来自美国西北大学)。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同时,这个比米粒还小的临时起搏器装置可生物吸收(使用寿命到期后会分解或被身体吸收),免除了使用后用手术取出的必要。论文作者指出,该装置能在小型和大型动物模型(如小鼠和猪)以及取自器官供体的人类心脏中控制心脏起搏。

  论文作者总结说,此次研发出的微型临时起搏器或是更大型传统起搏器的一个更安全的潜在替代品,为心动过缓患者进行临时起搏。此外,该装置或许还可改造用于其他应用,如神经和骨骼再生、创面治疗、疼痛管理。(完)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友情链接:  生意多  |  立体车库网  |  机电网  |  电商信息网  |  环球信息网  |  电工网  |  优秀信息网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花卉网 天天商务网  |  易修网  |  直通车信息网  |  B2B  |  商务网  |  信息网  |  114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防雷网 每天发布网  |  我的航运网  |  转让系统  |  力之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