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审计机构变更再次引起业内关注。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1100家上市公司更换了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同比增长114%,创下历史新高。相比之下,自2019年以来,历年宣布更换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数量在300至700家。
“近期,已关注到个别上市公司临近年报披露日尚未聘请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或年报披露日临近前变更审计机构,相关事项可能会对年报审计产生较大影响,存在较高的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发文强调审计机构当好“看门人”并防范风险。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鹏东认为,此轮“换所潮”是政策导向与监管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反映出审计行业在规范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特点。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和监管力度加强,上市公司在选择审计机构时将更加谨慎,行业竞争格局也将进一步优化。
“换所潮”来袭
1110家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同比增长114%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中注协多次发文公开审计动态并提示机构注意防范审计风险。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3月中旬以来,中注协已经就2024年年报审计情况连续5次公布动态。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7家会计师事务所为1193家上市公司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1192家上市公司获得无保留意见(含7家附带持续经营事项段),仅1家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分手”数据创下新高,1110家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变更,同比增长114%。相比之下,2019年-2023年年报审计事务所更换的上市公司分别为693家、405家、435家、395家、519家。
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分手率”为何这么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总裁杨志国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此次“换所潮”创新高的一大原因是监管趋严,多家事务所被严惩甚至暂停业务多月,其客户出现大量流失,以及受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度等因素影响。
杨志国还表示,双方“分手”原因也有上市公司和事务所本身的考虑。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如果和会计师事务所相处不融洽,认为事务所要求太严或能力不足,包括有些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原来的事务所可能出具的非标意见不能满足公司要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会更换新所掩盖一些不利问题;从事务所角度来看,也存在事务所感觉客户风险较大而主动请辞的情况。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原因来看,41%称是因业务发展或审计需要,28%的上市公司是按照《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轮换,22%的企业称前任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年限较长或聘期届满,3%则是因为原审计团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密集调整背后
普华永道、大华等客户大幅流失容诚、立信等所逆势新增签约项目过百家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上千家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个别会计师事务所在2024年遭遇历史性冲击,在此背景下,多家事务所接住了这波换所热潮,业务规模得以迅速扩张。
从变更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的1100家上市公司来看,变更前由42家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服务,而变更后服务这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变为54家。同期,普华永道中天、致同、亚太(集团)、大华所、天职国际等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出现大幅流失。
据张鹏东分析,政策驱动事务所轮换是此轮换所潮的重要原因之一。2023年2月,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选聘办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业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不得超过8年。从数据来看,近一半的事务所变更增量在公告中明确以此政策为解释依据。
在被强制轮换的前五大所中,均为本土所,依次是大华、天职国际、天健、信永中和、立信。根据Wind数据,2024年与这五家事务所结束聘用关系的客户,其平均连续服务期限远超8年。相比之下,国际四大所受此政策影响的客户数量仅占变更增量的约五分之一。
“监管强化也是事务所变更的一个关键因素。”张鹏东表示,自2023年以来,财政部门加快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顿工作,监管处罚力度显著增强。部分上市公司在解释变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时,明确提到是因为原审计所受到监管处罚。如果将明确提及监管处罚和模糊处理的原因合并统计,因监管强化导致换所的情形占比超过了全部增量的一半。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大华、天职国际、普华永道和苏亚金诚等多家头部事务所因违规受到暂停执业的严厉处罚,进而使得这些事务所的客户出现了大量流失。
比如,2024年年报审计工作中,普华永道中天被此前审计的79家上市公司官宣“分手”,300多家上市公司更换掉了“大华所”并改聘其他事务所;110家上市公司更换掉了天职国际并改聘其他事务所……
与此同时,容诚、立信等本土所逆势新增签约项目过百家,不少中小所也趁机分到一杯羹。此前遭罚的大所从业人员创立的新所也扩张不少,在此次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潮中,北京德皓国际的签约项目增幅达到3300%,而该事务所的前身是此前被罚的大华所。
严监管信号
去年上百事务所被罚没超1800万行业竞争格局或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强化穿透式监管,压实审计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2024年,231家会计师事务所被各地财政厅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其中,7家会计师事务所被吊销执业许可,64家会计师事务所被暂停经营业务,206家会计师事务所被警告,181家会计师事务所被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超1800万元。
同时,还有514名注册会计师被罚,其中,7名注册会计师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179名注册会计师被暂停执行业务,359名注册会计师被警告,13名注册会计师被罚款共计24万元。
张鹏东认为,2024年年报审计“换所潮”背后,可能潜藏着独立性缺失、审计质量下降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可能引发审计行业生态的深刻变革以及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其影响深远且复杂。
在监管强化与审计行业生态重塑方面,他指出,近年来,监管层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显著增强,该态势促使上市公司为避免受“问题所”牵连,主动更换审计机构。一些“问题所”的客户大量流失,而新的审计机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证明自己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这种监管强化不仅有效提升了审计行业的整体质量,也促使市场对审计机构的选择更加谨慎与理性。
“市场对监管结果的反应愈发敏锐,上市公司在选聘审计机构时,不再单纯依据其规模和品牌,而是将审计质量、独立性和专业能力作为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张鹏东表示,这种市场观念的转变,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使其能够在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凭借自身实力竞争业务,推动行业竞争格局的进一步优化。
日前,随着年报披露日益密集,中注协发文强调审计机构把好“看门人”关口并防范风险。中注协表示,近期,已关注到个别上市公司临近年报披露日尚未聘请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或在2024年年报披露日临近前变更审计机构,变更理由是与前任注册会计师因人力资源配置和工作安排的原因无法继续提供审计服务。相关事项可能会对年报审计产生较大影响,存在较高的审计风险。对此,拟承接年报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慎评估上市公司业务复杂度及自身专业胜任能力,确保审计团队具备足够资源与时间执行高质量审计,谨慎作出承接决定。已承接相关年报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相关审计业务时,应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慎发表审计意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杨利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