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角尾乡工作队“引”来的温暖守护:广州南沙街商会三年爱心接力 点亮中国大陆最南端希望之灯 2025年05月06日 01:37 新快报
南方的天,孩子的脸。4月底的一天,原本艳阳高照的湛江徐闻,中午时分一场暴风雨突然而至。即便暴风雨来临,徐闻县角尾乡南极村南岭自然村的陈伯却舒心地松了一口气。原来,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商会以及会长梁巨峰的帮助下,陈伯刚刚装好9个窗户和天台顶棚,结束了一到刮风下雨就担惊受怕的日子。
俗话说,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帮助困难家庭、资助困难学生、捐执法车……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在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两轮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驻角尾乡工作队”)的引导下,南沙街商会及会长梁巨峰每年都到角尾乡献爱心,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8万元,成为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典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捐窗户和顶棚
为困难群众遮风挡雨
陈伯一家早在11年前就建好了一座约70平方米的新房,但因为当时经济条件不允许,一直没有安装门窗和天台顶棚。今年74岁的陈伯和老伴没有劳动力,平时还要帮忙照顾两个孙子,靠打散工为生、离异的儿子也赚不到什么钱,因此一家人日子过得相对困难。因为没有门窗,一到刮风下雨天气,陈伯就只好拿一些木板顶住窗户和天台,尽量减少风雨的影响。
陈伯一家的情况揪紧了第二轮驻角尾乡工作队每位队员的心,为了帮扶他们,工作队联系上了南沙街商会。梁巨峰听到消息后,二话没说就答应出资支持陈伯一家改善居住条件。
日前,在工作队的监督下,施工人员为陈伯装上了9个窗户和天台的顶棚,并修复了一些墙体。4月底,梁巨峰和驻角尾乡工作队一起走进陈伯的家,对工程进行验收。“太谢谢你们了,对我们帮助太大了。”对大家的到来,陈伯笑得合不拢嘴,用仅会的这几句普通话答谢道。
“先富帮后富是社会的责任,希望你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当从村干部口中了解到陈伯的大孙子读书很用功,已经考上徐闻中学后,梁巨峰和驻角尾乡工作队队长田万顷都感到十分欣慰。
资助女孩读书
给困难家庭带来希望
其实,早在2021年第一轮工作队进驻至今,南沙街商会和梁巨峰每年都坚持走进角尾乡做好事。
低保户理叔一家三代9人同吃同住,家里只有一个半劳动力。除了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理叔还要支撑三个孩子上学的学费,特别是家庭支出最大的大孙女阿英就读中专二年级,学费和住宿费用一年要近万元。几年来,南沙街商会和梁巨峰多次走进这个家庭对其进行物资支持、精神鼓励。去年,当了解到为了弟弟读书,阿英准备放弃学业、外出打工的情况后,梁巨峰专程赶到角尾乡,和工作队上门做思想工作。
“你们这样的家庭环境,如果不通过学习和读书,根本没办法改变现状,只有读书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梁巨峰对阿英说,这样十五六岁就走出社会,还未到合法打工年龄,甚至被人骗了都不知道。为了挽救这个家庭,梁巨峰个人捐助阿英继续完成学业,甚至承诺其毕业后想在广州找工作也可以帮忙。
“在同一片天空下,还有些困难群众需要帮助,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争取为社会多作贡献。”梁巨峰不但身体力行,还言传身教,动员儿子到角尾乡体验一番当地的乡土人情。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令他感动的是,儿子到角尾乡后深受感动,当即决定将自己一两年来积攒的压岁钱全部捐给阿英一家。后来,儿子将这件事写进作文,还被所在的学校广为传阅。
捐助执法车
增强执法队伍“硬实力”
角尾乡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天气炎热,下雨也是“家常便饭”。但此前,因为资金不足,综合行政执法队只能开着摩托车上路巡逻和执法,饱受日晒雨淋之苦。从工作队口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梁巨峰和南沙街商会一起出资共购买了两辆电动执法车,大大增强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硬实力”。从此南沙街的名字就刻在两辆巡逻车上,走到角尾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带着南沙街的情怀”。
资助角尾中学10名困难家庭学生,每人1000元;资助潭鳌小学10名困难家庭优秀学生,每人500元;中秋节慰问角尾乡脱贫户30户……“经统计,3年多来南沙街商会和梁巨峰已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8万元,我们把每一个善举都详细记录在案。”田万顷告诉新快报记者,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在做好事,他们的善举是社会力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表现,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
“支撑我来这边帮扶的动力很简单,我们每次亲临实地,都看到他们确确实实需要有人帮扶一把,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谈到连续多年帮扶角尾乡的初衷,梁巨峰对记者说,工作队每年都会将一些困难群众的情况反馈给他,南沙街被誉为“首善之街”,商会很乐意把南沙的爱心传递到中国大陆最南端。
社会力量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田万顷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广泛发动,汇聚更多爱心企业、爱心组织和个人资源,用心用情用力支持角尾乡乡村全面振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