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增长内在逻辑与发展前景

内容摘要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携其经典著作《解读中国经济》参加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并做“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林毅夫不但阐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逻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携其经典著作《解读中国经济》参加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并做“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林毅夫不但阐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而且还对未来发展前景给出了客观理性的预期。林毅夫还回顾了《解读中国经济》一书的缘起和出版历程。

林毅夫表示,中国从改革开放后到1995年,保持了连续16年、平均9.7%的高速增长。无论是从1978年算起,还是从1995年算起,中国都是同时期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同时期唯一没有出现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国家。2024年中国的人均GDP按现价美元计算已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不仅如此,中国的高速增长还拉动了东亚经济体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经济复苏。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中国能持续这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林毅夫认为,发展的前提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来自技术层面的创新,以及新的附加值高的产业不断涌现。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重要区别:发达国家由于产业和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只能靠自己发明。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

中国的后来者优势长期存在,为什么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取得高速增长?林毅夫指出,1949年之后,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而这不符合比较优势。直到1978年之后,中国才开始遵循自身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真正利用后来者优势发展经济。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发展的最根本的道理。

针对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林毅夫指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判断要基于中国继续发展的潜力,也即中国的后来者优势还有多大。这种后来者优势可以用中国人均GDP与美国的差距水平来衡量。按照德国、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并以2019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来衡量,从2019年到2035年,中国应该还有16年8%以上的增长潜力,有可能实现5%至6%的增长;从2036年到2049年,中国应该还有6%的增长潜力,有可能实现3%至4%的增长。尽管中国当前面临多重挑战,但凭借人才优势、国内大市场优势和产业链配套齐全的优势,中国仍有非常大的可能实现5%的增长。

据介绍,《解读中国经济》的初稿来自林毅夫自1995年起就在北京大学开设的“中国经济专题”课程。2008年,林毅夫教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在赴任前夕,将课程讲义整理为《中国经济专题》出版。2012年,林毅夫在世界银行的任期结束,回到北大继续任教。同年,该书的最新版本分别以《解读中国经济》和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为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2025年面世的《解读中国经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的民族复兴之路》已经是第5个版本。

林毅夫提到,《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做到了三个“自洽”:一是理论逻辑的自洽,即书中的逻辑一以贯之。二是历史逻辑的自洽,即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相吻合。三是实践逻辑的自洽,即与中国当代发展实践相吻合。这三个“自洽”也使得书中的观点能经得住理论、历史和现实的检验。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友情链接:  生意多  |  立体车库网  |  机电网  |  电商信息网  |  环球信息网  |  电工网  |  优秀信息网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花卉网 天天商务网  |  易修网  |  直通车信息网  |  B2B  |  商务网  |  信息网  |  114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防雷网 每天发布网  |  我的航运网  |  转让系统  |  力之信息网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