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助力高原水污染防治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记者近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建筑工程学院污染过程控制与模拟团队成功利用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助力高原区域水污染防治。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能源与环境材料》上。    在绿色水处理技术中,太阳能驱动的半导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记者近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建筑工程学院污染过程控制与模拟团队成功利用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助力高原区域水污染防治。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能源与环境材料》上。

    在绿色水处理技术中,太阳能驱动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无须添加化学氧化剂而备受关注。然而,受传统光催化剂自身的限制,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空穴难以有效积累,尤其在无氧条件下无法充分发挥其直接氧化污染物的优势。而且,对空穴定向富集机制的系统性调控的研究仍是空白。

    针对这一难题,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周华晶、教授何亮等人携手,将多尺度结构工程与异质界面工程相结合,提出“结构—电场”协同调控策略,成功制备出具有“蛋黄—双壳”构型的铜基复合微球材料。该材料通过构建多级电子传输通道与梯度电场,促使光电子向内核定向迁移,同时将氧化性空穴锚定在表面活性位点。结合铜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效应,实现了光能吸收与电荷分离效率的同步提升。实验显示,该材料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太阳能驱动降解效率达到传统材料的数十倍,处理后的水体满足生态安全要求。

    研究团队详细探究了该材料的合成策略、微观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光学性能、能带结构、载流子分离原理等,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证实了该材料的优异性能。以四环素为模型的污染物实验表明,优化后的降解效率高达100%,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pH适用性,在多种水体基质中均表现出高效的降解能力。

    据悉,昆明理工大学污染过程控制与模拟团队长期聚焦云南高原区域水污染及供水安全保障需求,开展多项相关研究,并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此次突破,为半导体光催化剂长寿命空穴的积累提供了全新设计策略,可推动新型水处理技术发展,在污水处理、水资源净化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友情链接:  生意多  |  立体车库网  |  机电网  |  电商信息网  |  环球信息网  |  电工网  |  优秀信息网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花卉网 天天商务网  |  易修网  |  直通车信息网  |  B2B  |  商务网  |  信息网  |  114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防雷网 每天发布网  |  我的航运网  |  转让系统  |  力之信息网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