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新军、副教授柳彬等带领团队基于国产自主人工智能(AI)芯片,研发了柔鱼渔场边缘预报平台“敖芯1.0”,为渔情预报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望改变传统渔情预报模式,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
据悉,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变化复杂,对精准预报提出了极高要求。在模型迁移部署过程中,团队构建了量化评估体系,根据网络架构特性动态选择迁移方式,并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发现半精度浮点数迁移在保持精度的同时,计算成本最低,稳定性和应用效果良好,是最优迁移方式。
考虑到柔鱼生命周期短,易受多种海洋环境因子影响,团队对多环境因子模型进行迁移部署研究,从而更精准预测柔鱼渔场分布。此外,团队成功筛选出两类最优模型,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大幅减少计算量,其中最轻量化模型的计算量较原模型下降了98%,有效减少人工调参时间,规避局部最优。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融合多源数据与高分辨率环境参数,拓展预报时间尺度,从短中期预报向季节性预测拓展,同时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在产品覆盖方面,丰富渔情预报产品种类,发挥渔汛预报、资源量预报等功能,形成完整的国产AI芯片边缘计算渔情预报系统。此外,团队还将探索跨海域模型迁移,推广至其他大洋性物种,实现全球渔场多鱼种渔情预报的边缘计算部署。
0 条